磨头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磨头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寻找失落的乡村精神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2:05:56 阅读: 来源:磨头厂家

七旬老母照顾3个患精神病的儿女,还将一双孙儿拉扯大,考入大学;中年妻子守护癌症丈夫,自己连白内障手术也不肯抽时间去做,怕的是丈夫没人管;20几岁的年轻人怀揣梦想,不懈奋斗,相信凭着自己的双手能够改变命运……在罗家窑,这些虽是很平常的故事,却有一种强大的力量,让人在人情越来越淡漠年月,找到一种失落的“乡村精神”。

母亲

刚到罗家窑村的时候,华桂枝老人一家在记者心里带有一点神秘色彩,不仅是因为几次上门没有碰到人,而且因为村民的各种描述:老太太性格倔强,村里征地她算是一个钉子户;三个子女是精神病患,家里很少有人进去……

但是,当记者见到73岁的华婆婆时,却感受到强烈的震撼,这震撼不在于这个家庭的贫穷和疾苦,而在于这位母亲的坚毅和顽强。老人并不是想象中的老态龙钟,也没有凄苦烦忧的神态,而是一脸倔强刚毅和豁达热情。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,她没有丝毫不快,而是从里屋出来,手上沾满面粉,表现出农村妇女常有的热情:“你们哪儿来的领导,到我这破屋来,也没法坐一下,又不能倒点水给你们喝。”

她家的房子是两层楼,建的时间比较久,已经很破旧了,门窗油漆都已斑驳,窗玻璃几乎没有完整的一块,有的破了,有的用塑料纸糊起来。堂屋里只有一张方桌、一个条几、几把椅子、一个板车,还有一张竹床。华婆婆的小儿子就坐在竹床上,一动不动,也不说话,偶尔抬眼看一下屋子里的人。军绿色被褥满是污渍,他每天就睡在这里。

墙上和屋顶都被烟熏得漆黑,以前漆在墙上的中堂壁画,只能看见一些模糊的印迹。华婆婆说:“这个伢总是在堂屋里烧火,把墙都熏黑了。”

本来这是一个日子过得还不错的家庭,种着几亩地,盖了楼房,四个儿女也长大成人。但是,厄运接踵而至:1990年,华桂枝的丈夫病逝;两年多后,小儿子吴银安突然发病,从此神志不清;大儿子吴金安已经成家,还有一双儿女,看到弟弟生病,天天回来看他,没想到也“疯”了;没过多久,小女儿吴佑莲跟着发病。原本一个完整的家庭,陡然变得支离破碎,四个和睦的兄弟姊妹,只有大女儿吴娇莲是个健康人。

村庄里,人们经常看到华婆婆小儿子穿着破烂衣衫走来走去的身影,时不时也会听到她的大儿子在家里大声吼叫、呵斥自己母亲的声音。

“我妈太不容易了,20几年,一般人哪能体会到这里面的艰难。”大女儿吴娇莲对记者说,“他们得了精神病后,她总是怕他们饿着,怕他们没有穿的,冷天怕他们冻着,热天怕他们热着,吃饭怕他们饿一餐,哪怕白天走了很远,她中午都要赶回来,做饭给他们吃。”

说起母亲的辛酸,大女儿吴娇莲泣不成声。大哥有暴力倾向,发病时连自己的母亲也打,有时候把她的头按到水桶里,说要淹死她。弟弟常常怀疑有人要毒害他,刚刚蒸好的饭,突然倒在地上,母亲捡起来,洗一洗自己吃。妹妹发病时,不分日夜在外面跑,母亲一直要跟着她,拉她回家。

在记者面前,华桂枝老人从没有哭过。她说:“一个个都是我身上掉下的肉,哪能说抛下就抛下,从来没有想到过抛弃。我也不能垮,我垮了,这些伢怎么办?”

为了养活3个患精神病的儿女,她一人种了四五亩地,有几次,我们都是在村头的田地里碰见老人,她独自挥着锄头、铁锹种蔬菜,每次都笑着对记者说:“你们又来了,感谢你们的关心啊!”

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在这样的条件下,老人还将一双孙儿拉扯大,相继考上大学。刚刚大学毕业的孙子吴俊学告诉记者,为了自己读书,奶奶脚跑大,到处找人求人,办贷款、免学费。“作为母亲,她是最伟大的母亲,作为奶奶,她是最伟大的奶奶。换作别人,可能早垮了!”吴俊学说。

妻子

这是3月的一个下午,在罗家窑村采访了一天,已是下午5点多钟,记者来到村委会前面一片农田。夕阳下的油菜花越发金黄,春风拂面,空气里有一股熟悉的味道,泥土味夹杂着油菜的花香,猛吸几口,令人神清气爽。

不远处一些高楼正在加紧建设,已将这片农田围成了一个大的天井。几位村民在地里劳动,村民说,今年可能是最后一次春耕,这块地已被政府征走了,要不了多久,这里将变成一条大马路。

其中一位妇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,50来岁,带着一个红色小桶,不时从土里捡些什么东西放进桶里。走近一看,里面装的都是蚯蚓。

记者问:“这是做什么?”

妇女答:“养番鸭,番鸭吃蚯蚓长肉,番鸭肉可以治我男人的病。”

这时,旁边一位村民接过了话:“她是我们村里的好媳妇,男人得了胃癌,一直帮他治。”

原来,这位妇女叫童金荣,她老公叫张玉平,2011年检查出胃癌,已经做过几次手术,花了9万多块了,但是病情还在反复,隔一段时间还要去医院检查。

番鸭在当地比较名贵,听说可以治癌症,童金荣就买了几只在家里养着给丈夫吃。她还养了两只鹅,“逗他开心的,像宠物一样,他带着在街上转。”

童金荣的家就在村庄的前排,一幢两层小楼,看样子还不错。她说:“房子是老公生病前建的,那时候还好,他开农用车,一年可以挣3万多块钱,我到建筑工地打零工,也可以挣两万块,除了供两个女儿读书,还盖了楼房,买了空调。老公生病后,就借了很多钱,连用自来水的钱都没有,家里电视机也不看了。”

记者说:“你天天挖蚯蚓,对老公真好啊!”

童金荣说:“不好不行啊。村里好几个人给我说,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不要再治了,再治也是人财两空,最后人没了,钱也没了。我不能做这个事,不能把自己男人扔下不管!”

童金荣抬头向远处望了望,一缕夕阳正照在她的脸上,记者忽然发现,她的眼睛里有一片白色的东西。自从丈夫生病后,童金荣身体状况也差了许多,眼睛越来越模糊,无法再去建筑工地做小工,家里完全没有了收入,日子更加困难。

“我知道我这是白内障,也知道白内障可以免费手术,可是我不能做啊!我要是做手术了,两个月什么都不能干,这两个月我老公就没有人管了。”童金荣说。

7月份,记者联系一家医院到村里义诊,当我们联系到童金荣的时候,她依旧推脱了,丈夫在武汉住院,她也就在那里找了个餐馆杂工的活干。“下半年再说吧,现在好不容易找点事情做。”

年轻人

在罗家窑蹲点的一段时间,电视上正在播《平凡的世界》,这部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,引发村里几位年轻人的共鸣。

26岁的詹启良是海员。高中毕业后,家里出钱让他在武汉航海学院学习了两年,之后就到沿海跑船,从散货船到集装箱船,他都跑过。虽然是没有正式协议的临时工,船上的日子又封闭又沉闷,但每个月6000多块钱的收入让他觉得还是有盼头。

他正在家里准备考驾照,拿到驾照接着去跑船。“我的梦想很简单,有车有房娶媳妇,有个幸福的家庭。所以,现在在海上多拼几年值得。”詹启良说,我哥哥就是榜样,他在上海打拼十年,算是熬出来了,在一家工厂当副部长,收入很好,今年刚刚娶了媳妇,过得很幸福。

但是,詹启良的发小喻唤民想法不一样,不仅要有车有房娶媳妇,还要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。“国家鼓励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上一辈们基本上是靠打工为生,我们年轻,肯定想有自己的事业。”喻唤民说,外出打工是为了生存,终究是要回来的,很多年轻人回来的时候很迷茫,不知道该做什么,迷茫一段时间还是出去打工,我不甘心这样。

余家坤已经先行一步。同样只有26岁,他已在团风县建材大市场租下一处门面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。余家坤告诉记者,他做的是铝合金门窗生意,投资7万元,借了三四万,其余是自己在外面打工所得。

“高中读了一半,叛逆期,不想读了,跑到广州去打工,做销售,压力很大,从2007年做到2010年,攒了几万块钱。后来不想做就回来,跟别人一起做生意卖酒,没赚到钱。去年开始,就想自己创业。”他说。

团风县建材大市场就在罗家窑村被征走的土地上崛起。虽然村里的老人仍然怀念着在这片土地上种庄稼的日子,但年轻人更喜欢现在这种为“有房有车娶媳妇”而奋斗的生活,他们说自己几乎从未种过地。

和罗家窑村的青年农民座谈,记者总是被他们感染,那种改变生活现状的渴望,那种不服输的劲头,与《平凡的世界》里的孙少安、孙少平多么相似。时代在改变,而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不会改变,也正是他们的奋斗,为自己和家庭,为罗家窑村,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发展,提供了无限可能。(半月谈记者 梁相斌 皮曙初 余国庆)

青岛定制西服

龙口西服定做

陕西西装定制